服务热线
400-659-2288
桂客导语
第七届桂客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来自全国的法学名家、律界大咖和青年才俊的精彩发言,已经呈现在了各位面前。
台前固然精彩,但幕后也不遑多让。身为桂客年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视角必然不同于参会嘉宾。那么,幕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参与筹办桂客年会各位小伙伴眼中的“秘密”吧!
单身的读者,请先冷静一下。
今年是桂客年会的第七个年头,也是我参与筹备桂客年会的第七年。
一步一步走来,可以说,桂客年会的发展,伴随着我的个人成长。
今年年会结束后,桂明老师建议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写一篇侧记。思来想去,我想写写起草议程背后的故事。
筹备一场年会,桂明老师曾总结为十个要素:议程、嘉宾、会场、桌签、会议材料、车辆安排、嘉宾接送、嘉宾住宿、伴手礼、餐饮安排。
关于议程,我认为又可以分为四大要素:时间、主题、框架、嘉宾。
时间
按照往年惯例,桂客年会的举办时间一般定在1月11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正式颁布的日子(1941年1月11日)。
去年桂客年会举办时间定在了5月15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颁布的日子,从此,取代了《律师暂行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针对律师制定的法律。
受疫情影响,最终,2022桂客年会的举办时间确定在了8月26日。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呢?
42年前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律师制度的第一部法律,也标志着我国律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
值得注意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今年桂客年会的主办单位变更为桂客学院,这也是桂客学院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一次年会。
回想起来,2021年11月,桂明老师和我第一次开始沟通年会事宜。次日,起草好议程初稿。到最后2022年8月年会举办,跨越了整整十个月。
和往年相比,今年年会的议程,从起草到定稿的时间,是最长的。甚至可以说是真正的“十月怀胎”。
主题
主题,是一场会议的灵魂所在。主题定了,应该设置哪些具体议题、邀请哪些嘉宾,也就定了。
往年的议程主题,都是从当年法学界、律师界的热点事件中选取。
起初,我们准备了律所品牌、律所传承、法律科技、律所联盟、律所规模化发展、一体化律所等话题备选。
但最后,我们聚焦在了2022这个时间点上。
30年前的1992年,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试点名额逐步开放。一大批体制内官员、学者纷纷走出体制,“下海”创业,创办律师事务所。
于是,从1992年到1997年之间,一批“九二派”律所应运而生。今年,好多“九二派”律所也迎来了建所三十周年的日子。
知史懂史,方能鉴往知来。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最适合回忆往昔、省察当下、展望明天。
基于此,最终,2022桂客年会的主题就设定为了“中国律师业的昨天、今天、明天”。
框架
大的主题确定后,接下来就要确定每个单元的分议题了。
鉴于这次年会的主题分为“三天”,因此,对应的三个单元就产生了。
其中,昨天环节,主要是律界前辈来谈律师业恢复重建43年来的收获与成就,以及“92派”建所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与感悟;今天环节,主要是规模化律所管理者谈律所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明天环节,主要是青年律师、律所管理者谈自己关于职业发展、律所发展的谋划与设想。
按照惯例,我们一般还会设置一个单元,聚焦某个细分的法律业务。今年,设置为刑事辩护。于是,便有了“刑辩道场”这个环节。
通常来说,还会设置一到两个主题演讲环节。主题演讲环节的主题,一般是根据当年学术界议论最激烈的话题确定,今年,毫无疑问是刑事合规。因此,设置了刑事合规单元。
按照每个环节为1.5小时左右设置,根据全天9小时总时间计算,除去午饭及茶歇时间,按照桂明老师“三个一”的惯例,还会设置新书发布会环节,今年,我们将新书发布会环节换为了iguike发布仪式。
这样一来,大体的议程框架就诞生了。
嘉宾
一个受欢迎的活动,我们称之为“人气高”。如此看来,选对人,往往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关键。
接下来,就要说到一个年会最为重要的环节:邀请嘉宾。
议程框架确定后,拟邀请的嘉宾就有大致范围了。
一般来讲,我们是从熟悉的嘉宾里,邀请熟悉该领域、关注该议题的老师。例如,刑事合规领域,首先想到的,就是陈瑞华、李奋飞老师。
按照目前的议程来看,昨天环节,谈历史,又恰逢2022年,我们就应该邀请“九二派”律所的管理者。因此,昨天环节的对话嘉宾,就确定为了1992年左右建所的律所创始人。其他环节,也根据分议题主题进行拟邀嘉宾设置。
拟邀嘉宾确定后,首先需要挨个儿邀请,看日程是否可以。如果某位拟邀嘉宾行程冲突的话,就需要临时更换人选了。
疫情之下,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
例如,今年桂客夜话计划邀请李淳老师主讲,李老师23号突然健康宝弹窗,来不了。桂明老师和我开始考虑换谁来主讲,24日网发议程要定稿之前,李老师弹窗取消,可如计划赴京。大喜!
意外的是,李老师25日到京后,26日早晨健康宝再次突然弹窗,需“居家隔离”7天。于是,从遥远的深圳赶来北京的李淳老师,无奈只能在酒店隔离房间线上进行了授课。
同样的情况还有罗翔老师和朱树英老师。
主题演讲环节,我们拟邀请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王老师行程冲突后,桂明老师与我商议,可否大胆邀请罗翔教授出席桂客年会。
于是,就有了法大小月河河畔,与罗翔老师共度儿童节的场景。无奈多种因素叠加,罗翔老师最后进行了线上发言。不管什么形式,罗老师的发言都为大家烹饪了一顿精神盛宴。
疫情当下,我们每个人似乎都需要为一种不知何时到来的不确定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变得佛系。
对接嘉宾,是最需要花费精力的一件事儿,却也是整个议程起草过程中,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儿。
原本陌生的两个人,因为你的安排,就会产生生命的交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工作像“月老”一样神圣。
七年来,多家律师事务所因在桂客年会相识,而达成合并意向;多名律师因在桂客年会结缘,而开启了新的律师事业;多位小伙伴因在桂客年会相知,而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有个小插曲,今年年会之前,从当事人处得知北京瀛和所计划与浙江泽大所合并的重磅消息后,我们还特意将孙在辰主任与王小军主任的桌签摆在了一起。
记得2020年桂客年会上,我将思锐与子诗安排在了一个环节。这两位都是我敬重的兄长,我希望他们能够借此机会认识,有更深入的交流。
为了便于交流,我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在了一起,甚至安排在了江平先生的后一排。果然,两人一见如故,现在子诗每次来京,我们仨都要一聚。
看,多么美妙的一段“姻缘”,就此促成了。
各位桂客年会的新老朋友,如果你也想拥有一段这样的“姻缘”,就请积极留言,报名参加2023年的桂客年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