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人律集团-法律科技助力美好生活!

全国服务热线

400-659-228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集团动态 媒体报道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首届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09-29 17:31:03管理员

  作为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9月20日在北京同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法学研究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围绕法律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汉斌同志为论坛召开题词祝贺。105岁的司法部原部长、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一五”普法推动者邹瑜同志发来视频致辞,并为全民普法40周年题词祝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乔晓阳;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许安标;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司法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苏军;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原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党组书记、会长,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司法部原党组成员韩亨林;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陈斯喜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和地方司法厅代表、法律服务机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等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主持。

  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华,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覃匡龙,中共山西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常晋虎进行了主旨发言。北京正己律师事务所律所创始人兼主任李泳霄,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党支部委员孟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司法局副局长王一兵,黑龙江省司法厅警务指挥中心二级警长杜学明,山东国曜琴岛(济宁)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湘萍,云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云南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处长(局长)陈迤权、北京德恒(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晓兵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华

  张建华在主旨发言时表示,一、法律服务尤其是法律援助要拥抱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和法治时代在中国这片古老大地上汇聚在一起,数字时代是经济基础,法律时代是上层建筑,这两者一定要互相适应。从数字时代来临来看,法律人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数字时代为法律援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也要运用数字工具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二、法律服务要走向世界。因为法律援助不涉及到法律的具体内容,只是涉及到法律权利维护程序,在这个问题上不像具体的法律规定那么敏感,这些方面在世界上有共同话题可以探讨。所以中国的法律援助应该走向世界,应该多参加国际上对话,甚至组织国际上的对话。三、法律援助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当然数字时代也是未来,在此所说的未来更多是结合咱们国家的具体情况。老年人社会到来,更多是老年人的情感生活、法律权利的保障。比如说现在很具体的问题,老年人的遗嘱和继承联系在一起,可现在老年人遗嘱没有规范,律师和司法机关有一些还不能达成共识,这个地方除了有立法需求之外,我觉得作为公益法律服务应该把老年人遗嘱服务纳入进来。

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覃匡龙

  覃匡龙在主旨发言时表示,当前,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各类市场主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法律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法律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要看到,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挑战,法律服务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法律服务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如何打造优质的法律服务品牌,提升行业公信力也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于如何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是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法律服务人员、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履职能力。第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要重视科技赋能,加大对法律科技的投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各级法律机构和法律从业者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共同维护法律服务业的良好声誉。第四是培养国际化人才。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法律服务业国际化趋势势在必行,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法律从业人员国际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提升我国法律服务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共山西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常晋虎

  常晋虎在主旨发言时表示,山西省高院有一个报告显示,全省家事纠纷,去年一审调解率达到45%,二审调解率达到16.43%,合起来60%以上,一审撤诉率14.82%,二审撤诉率14.25%,合起来达30%以上。调解+撤诉合起来达到95%以上,这说明社会绝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做到了化得平安、解得如意、输得服气、赢得满意,这扭转了或者正在扭转越判决越扩大问题、越判决越激发矛盾的恶劣的局面。调解始终是深入人心的一个最好普法工具,是以个人自家事讲国家法,是精准的、一对一的、事对事的、人对人的法治宣传,这个环节一定要抓好,无论如何宣传,如果触及不到人心,打不到他的痛点,就不会接受你的法律。在调解阶段,通过调解三点论展开三点调解。一个是调解切入点,一个是矛盾纠纷焦点,一个是调解的和合点。针对参与调解的调解员、心理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给他们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习俗、心理等依据,以完善不同专家知识的缺位。在评价阶段给出五维社会价值评价,即司法意义、心理学价值、社会警示、典型意义和调解创新,总体上实现了心理学、法学、哲学、国学和调解原理的五维合一,这是针对中国调解文化体系的一个初步探索。

北京正己律师事务所律所创始人兼主任李泳霄

  李泳霄认为,律师行业未来红利在于价值观,为什么在于价值观,因为互联网有大量的法律需求,他们需要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但很多已经成功的律师并不在意这些C端客户,太在意大型机构、大型单位,高标的、高收费案件。这些付费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客户怎么服务和解决,需要批量化解决,需要好的组织解决。当一个公司化组织形成的时候,只要价值观紧紧围绕着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只要价值观不变,这个事情就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延续下去。

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党支部委员孟杰

  孟杰表示,法律服务绝不能只停留在打赢官司,更需实现专业深度、服务效率与人性温度的融合,这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加强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引领律师业务开展;要深化专业能力,铸牢高质量服务的根基;要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注重实践+研究的能力沉淀;要强化细节+判断服务模式流程,打通高质量服务的堵点;要强化人性化举措,传递高质量法律服务的温度。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司法局副局长王一兵

  王一兵表示,近年来在司法部和自治区司法厅的正确指导下,兴安盟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发挥维护贫困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并取得实效。一是创新便民举措,全力打造法律援助全域通办,打造完成全区首个全域通办试点。二是优化流程服务,着力提升法律援助申办服务质效。三是营造诚信氛围,积极创建信用+法律援助应用场景。四是重视引导宣传,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持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通过上述举措,宣传覆盖人群30万人以上,下一步兴安盟法律援助工作要在加强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上持续发力,在强化法律援助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上聚焦聚力,在培育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工作上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法律援助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

黑龙江省司法厅警务指挥中心二级警长杜学明

  杜学明表示,黑龙江省司法厅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式,扩大在线公共法律覆盖面,通过打造以人性化、便捷化、普通化,重点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现,通过形成数据引领、技术支撑、平台赋能、系统互助、资源共享的全新工作格局,推动黑龙江省司法行政,实现自然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一、固本强基,牢固接地气的服务网络。过去几年首先是建起来、全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聚焦特色,做优有温度的黑龙江服务。在实现覆盖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服务精准化和特色化,让公共法律服务真正解民忧、暖民心。三是创新远程工作线上调解等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互联网+公证、互联网+调解模式,线上服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山东国曜琴岛(济宁)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湘萍

  王湘萍表示,如何以党建引领促进律师行业高质效发展?第一,始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律所建设的首位。第二,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律所发展不放松,以党建激活专业动能,书写中国律师担当。第三,坚持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推动风清气正的律师队伍建设,风清气正的律师队伍建设就是律所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培育品质好、专业素养好、为民服务好、职业操守好、道德修养好的“五好”律师。

云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云南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处长(局长)陈迤权

  陈迤权围绕轻罪治理背景下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与展望,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在社区矫正领域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在制度的认识层面,需要打破传统将社区矫正视为单纯的刑事执行手段的单一认知,创新性地构建轻罪治理与社区矫正制度的深度关联体系。其次,在问题维度上,需要精准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的核心痛点,通过表面问题罗列,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制度性根源,制度体系不完善,核心条款不明确,配套法律不统一,导致异地执行不匹配,且轻罪罪犯类型矫正缺乏指引,出现矫正措施的同质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六个解决的办法。

北京德恒(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晓兵

  傅晓兵以一个调解案例谈了多元调解九步法的基本环节。这个案件破解僵局的意义,一是纠纷得到了实质化解,冲突非常激烈的案件,案结事了,促进和谐。二是在过程当中验证了我们这个多元调解九步法和穿透式调解在民族地区,在涉及案件当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三是社会效果好,是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地区的一个实践。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吴姜宏

  随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吴姜宏发布了法律服务业系列创新成果。本届研讨会遴选和推出的一批法律服务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研究成果、标杆性服务案例和杰出专业人才,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本,有效助力法律服务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国际公证联盟副主席,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原局长邓甲明,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局原一级巡视员、公共法律服务局原副局长(正局级)施汉生,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原负责人(正局级)周秉键等领导为首届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入选的“2025年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基层法律服务、调解工作创新案例、创新论文”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铜牌。

  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法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智慧、汇聚了力量。大家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链接:首届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创新发布

 

  来源:法治时代网

 


2022-2024 人人律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34739号-1

服务热线

400-659-2288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