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人律集团-法律科技助力美好生活!

全国服务热线

400-659-228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集团动态 媒体报道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首届法治发展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09-29 17:28:29管理员

  9月20日,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之首届法治发展创新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以及中央党校、海南开放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法治体系建设、法治改革路径、法治创新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汉斌同志为论坛召开题词祝贺。105岁的司法部原部长、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一五”普法推动者邹瑜同志发来视频致辞,并为全民普法40周年题词祝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乔晓阳;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许安标;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司法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苏军;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原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党组书记、会长,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司法部原党组成员韩亨林;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陈斯喜;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李洪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焦洪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莫于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勇;海南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教授朱绵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刘小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研究室主任吕艳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博导朱广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冯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孙世彦和来自全国各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单位、法律服务机构、法学教学和科研机构等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

  作为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的重要部分,研讨会由莫纪宏主持。莫纪宏表示,从1958年到现在,过去67年中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秉持国家队的传统,到现在已经是四代法学家了。每一代法学家根据国家法治建设要求,及时为党和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成果,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李洪雷

  李洪雷以《打造中国法学研究国家队,建设中国法治发展学派》为题,发表了主旨讲话。李洪雷表示,长期以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始终坚守在法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持续打造法学研究国家队。在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下,两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重镇,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是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紧密服务国家法治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深度融合,四是将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李洪雷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对各研究所鲜明提出了建设学派的目标,将其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研究所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两所联合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充分考虑国家法治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两所的学脉传承以及研究特色和优势,提出了建设中国法治发展学派的初步构想。下一步两所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中国法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要在继续服务党和国家法治建设领域重要决策和立法的同时,重点研究法治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例如法治发展的战略、法治发展的现状与评估、法治发展的原理与规律、法治发展的动力机制、法治发展的历史脉络等等,为学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与会专家就法治体系建设、法治改革路径、法治创新模式等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学者们结合国内外法治发展经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特别关注基层法治创新实践,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法治建设案例在论坛上得到分享与讨论,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刘小妹

  刘小妹表示,近年来,按照两所对法学发展学派建设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依托两所学科体系完备的优势,国际法研究所适应涉外法治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多层次的研究平台。涉外法治重在“治”的状态,讲究的是实效,因此加强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平台建设就是一个基础性工作。二是培育国际一流的学术交流品牌。涉外法治第二个重大特征是它的交叉性,没有哪一个学科会像涉外法治学科这样覆盖几乎从国际法、国别法到国内法的所有学科,所以打造多元学术交流平台就至关重要。三是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成果。四是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研究室主任吕艳滨

  吕艳滨表示,2003年法学研究所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出版《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以客观记录中国法治发展。第一本问世之后,我们不停地调整方式和定位。到了2008年,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提出来的要学者更多地开展国情调研、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法学研究所专门成立了法治国情调研室,这是一个跨学科并侧重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室,并把蓝皮书编写工作交给研究室。研究室成立之后,对蓝皮书的编写、思路做了重大调整,强调要用更多的一手数据,用客观的数据反映中国法治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搬运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的报告。从此之后,我们逐步形成了两大类型的研究方向:一个是以政府透明度、司法透明度等法治指数评估为主的法治量化评估研究,另一个是大量应用了实证调研方法的研究。这些评估和研究报告切实推动了中国法治发展。这些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们也形成了一个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地方法治发展报告、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卫生法治发展报告为体系的一个比较庞大的蓝皮书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博导朱广新

  朱广新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科研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撰和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基本作用。他表示,五年前在民法典颁布第二天,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民法典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于民法典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自从2015年3月全国人大法工委提出民法典编撰启动工作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中央所指定的民法典编撰的五家参与单位之一身份全程参与了民法典的编撰工作。在民法典编撰前期,法学研究所按照全国人大法工委要求提供了问题清单,在整个民法典编撰过程中,法学研究所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立足中国客观实际需要,以法律体系性思维和科学性思维为导向,对民法典所应当解决的最基本问题都表达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也形成了我们自己在民法研究上重科学、重体系的研究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冯珏

  冯珏就《法学研究》在几十年来如何坚定政治立场、肩负学术使命、基于编辑职责、积极学术进取,在中国法治发展进程中努力做出法学期刊的应有贡献谈了新体会。《法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类双月刊,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创办的全国性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进入新时代以来,《法学研究》将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期刊的首要任务,为此专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专论”栏目已发表数十篇相关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孙世彦

  孙世彦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人权研究的学术单位,这是我国成立的最早的人权研究机构。此后法学研究所与后来成立的国际法研究所一道,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权事业的理论研究不断做出贡献。首先建言献策方面的方面、国际交流方面、人权学术研究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在过去三十多年结合建言献策、国际交流、积极从事人权理论、法律和实践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第一,高度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研究。第二,重视对国际人权制度的研究,对中国理论界、实务界了解国际人权理论、规则、机制和实践提供了帮助。第三,重视对具体人权问题研究,特别是注意结合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人权问题如何来解决。第四,积极译介国外优秀人权成果,特别是有关国际人权法的制度和国际人权公约成果,以便为我国从事国际人权公约、国际人权的学者提供理论支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李勇

  李勇发言的题目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他举一个例子:去年督察时和很多企业面对面交流,企业家提出很多问题。交流时发现有些城市做了这样一项制度非常好——司法班子成员在固定时间听取企业意见,企业有问题直接在听取企业意见时间段给班子成员讲,司法班子成员组织专班专门为这些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当班子成员愿意组织专班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企业家就有信心了。说明人的本性是务实的,需要实实在在为人民解决问题的政府,真正公信力往往来源于务实地解决问题。什么叫问题,第一,问题一定来源实践,不是空中楼阁想象中的;第二,解决问题时,不要极端化思维,干事的时候老想着一刀切;第三,最好解决了问题之后形成一定的示范性。

  海南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教授朱绵茂

  朱绵茂表示,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海南听取海南省委、省政府汇报后提出:着眼全方位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统筹安排好开放进度和节奏。聚焦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因此海南要对标全球最高经贸规则既对标CPTPP、DEPA、RCEP3.0版制定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极简负面清单,尤其金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成为全球经贸规则的试验田、发展高地及我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的试验地,并制定各种各样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及其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将好的全球经贸规则复制到全国乃至于全球南方及全世界,成为引领制定新的全球规则为我所用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实现中华民族再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的完全落实。

  随后,莫纪宏所长重磅发布了《中国法治创新发展报告(2025)》。该报告系统收录了34个具有代表性的2025年度法治创新案例和论文,涵盖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社会治理、检察工作、人民法庭建设、审判工作、行政执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等创新领域,全面呈现了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

  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凝聚共识,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来源:法治时代网

 

 

2022-2024 人人律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34739号-1

服务热线

400-659-2288

微信服务号